近日,交通运输部、财政部、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《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经国务院同意,全面部署 2025-2027 年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任务。这一行动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“四好农村路” 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举措,将为乡村全面振兴、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筑牢交通根基。
总体目标:2027 年建成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
《方案》明确,要顺应农村发展趋势和农民群众需求,因地制宜规划农村公路发展重点。到 2027 年,全国将实现一系列硬核目标:
- 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 30 万公里,构建便捷高效、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;
- 实施修复性养护工程 30 万公里,技术状况优良路率保持 70% 以上;
- 推进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15 万公里,改造危旧桥梁 9000 座,显著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;
- 建制村通公交率达到 55% 以上,具备条件的县级行政区基本实现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全覆盖。
这些目标将为 2035 年建成 “规模结构合理、设施品质优良、治理规范有效、运输服务优质” 的农村公路体系奠定坚实基础。
为实现上述目标,《方案》部署八大重点任务,从路网、安全、运输到治理全面发力:
(一)路网质量提升:织密城乡联通 “毛细血管”
推动乡镇对外快速通道按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升级,鼓励有条件地区建设乡镇对外双通道;加快建制村通等级路、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,推进老旧公路拓宽改造,打通 “断头路”、畅通 “微循环”。重点支持脱贫地区、革命老区、民族地区等特殊区域公路建设,让路网延伸更贴近民生需求。
(二)安全提升:筑牢农村出行 “防护网”
深入排查整治公路桥梁风险隐患,实施事故易发平交路口安全改造,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 “三同时” 制度。针对灾害频发区域,提高桥隧抗震设防和防洪标准,探索农村公路灾毁保险,强化应急物资储备与监测预警能力。规范限高限宽设施设置,加强基层交通执法力量,保障农村客货运输安全规范运营。
(三)运输提升:畅通城乡服务 “最后一公里”
通过城市公交延伸、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加速城乡客运一体化,健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体系,推动站点、线路、信息共建共享。推广适配车型,探索低空经济等新型业态,让农村群众出行、货运物流、寄递服务更便捷高效。
(四)治理能力提升:数字化赋能管理升级
夯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,完善路长制长效机制,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。推进农村公路 “一路一档” 信息化建设,开展路况自动化检测和长大桥梁监测,鼓励新技术、新材料在农村公路领域的应用,以数字化提升治理效能。
(五)出行服务提升:打造 “慢享生活” 交通场景
加强日常养护与修复性养护,推动次差路段整治,延长公路使用寿命。因地制宜建设步道、自行车道等慢行体系,利用客货场站、养护道班等资源完善交通驿站、观景台等设施,拓展停车、旅游咨询等服务功能。同步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,做好节假日充电导流,探索智能化路侧设施布局。
(六)和美乡村提升:路域环境与文化共融
深化 “美丽农村路” 建设,推进路域环境洁化、绿化、美化,加强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保护。将公路建设与村镇布局优化、人居环境整治、文物风貌保护统筹推进,保护古桥、古渡等历史遗存,让农村公路成为串联自然与文化的风景线。
(七)助力产业提升:“农村公路 +” 激活乡村经济
加快建设乡村产业路、旅游路、资源路,推动公路与产业园区、旅游景区、物流节点一体化发展。探索高速服务区与农村公路便捷联通,鼓励服务区、客运站销售特色农产品,强化客运线路对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的覆盖,以交通赋能产业振兴。
(八)就业增收提升:让农民在家门口 “增收路”
推广以工代赈模式,统筹农村公路管护公益性岗位,鼓励沿线农民通过分段承包、定额包干等方式参与村道日常养护。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,保障劳务报酬及时足额发放,让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农民增收的 “民生工程”。
为确保行动见效,《方案》从资金、投融资、统筹协调等方面强化保障:
- 资金支持: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倾斜支持,地方统筹资金保障建设养护,允许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项目,加强资金监管严禁新增隐性债务;
- 投融资创新:鼓励金融机构、社会力量参与,探索差异化贷款模式与资源开发权出让等筹资方式;
- 统筹协调: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,优化用地、环评等审批流程,推动公路与供水、管网等设施建设协同推进,避免重复开挖。
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,更是乡村发展动能的激活。从 “四好农村路” 到 “和美乡村路”,从 “通村达组” 到 “产业联动”,农村公路正从交通线变为民生线、产业线、风景线。随着各项任务的落地,必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交通保障,让亿万农民在出行便捷、产业兴旺中共享发展成果。
关注农村公路发展新机遇,共绘乡村振兴交通新蓝图!